2024年第10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围绕“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开设专题研讨栏目。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钊认为,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变革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课题,这是在当代中国实践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发展。要深刻理解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内涵,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予以考察和把握。天津城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红柳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建构是在多重挑战之下的积极应战。在哲学层面上,“普世价值论”与“文化保守论”两种错误思潮的产生,归根到底是混淆了认识论与价值论两种不同层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而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能够兼容世界历史的“普遍性”与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密等认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期,厘清“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历史与时代发展逻辑,明确“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丰富内涵和内在机理既是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