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品茶坊官网入口,51龙凤茶楼论坛网深圳,唐人阁trg官网入口,万花楼快活林信息论坛

全部

知识分子要在奋斗中砥砺爱国之情担当之志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倪邦文

2018-10-12 10:03:10

不久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决定,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团结引领服务知识分子的重要举措,对于砥砺知识分子爱国之情、担当之志,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伟大时代呼唤知识分子爱国奉献、建功立业

尚贤者,政之本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百万赤胆忠心的知识分子。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其政治属性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分子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得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90多年的历程中,广大知识分子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千百万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无法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提供十分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广大知识分子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紧紧相连。纵览历史,那些名垂青史的知识分子,无不是将聪明才智赤诚奉献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追求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民心所向、时代所需,是合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历史必然。广大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就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增强“四个意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知识分子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广大知识分子的事业成就者和真诚的挚友、诤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就工作和决策中的有关问题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他们提出批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党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致的、互融的。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新时代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众志成城,形成不懈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和时代的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致的、互融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进道路并不平坦,广大知识分子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旗帜、制度体制、文化价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随时准备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是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彰显爱国奉献精神的时代标识,是广大知识分子拳拳爱国之心的生动体现。

知识分子要在爱国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广大知识分子要赓续爱国主义传统,以奋斗为荣、以奉献为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续写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建功立业的时代华章。

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增强建功立业的素质和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面临着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建功立业的素质和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严峻挑战下,广大知识分子必须在学用结合中增强创新意识,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抢占国际国内创新制高点。

实干立功,奉献圆梦,突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现实效果??仗肝蠊蹈尚税?。马克思说:“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列宁说:“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邓小平同志说:“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坚持将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和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践行于岗位工作中,立足本职作贡献,这是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行动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知识分子要立足岗位,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淡泊名利,坦荡无私,彰显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价值操守?;拼竽晖厩嗄晔逼诰土⑾?ldquo;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宏大志向,舍国外厚薪毅然归国从教,其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激励了众多科技精英和青年学子。可以说,无私奉献是爱国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的广大知识分子,应当正确看待个人名利得失,不为物欲私心所累,坚守一份“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耕耘人”的无怨无悔。

(作者:倪邦文,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担当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担当和抱负,来自党的理想信念,来自...[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0-11

论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后,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人们难免要从过往的历史与经验中,追忆曾经引领党和人民走向胜利的信仰与精神...[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09

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克思主义意蕴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改革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折射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智慧光芒。[详细]
《红旗文稿》 2018-09-30

以人民为中心:改革成功的关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精髓,回答了改革为了谁,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革成果由谁共享,...[详细]
学习时报 2018-09-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维系这个命运共同体的一根红线,是我们对于马克思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真正继承。[详细]
《红旗文稿》 2018-09-14

弘扬“红船精神” 当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卷人

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卷人,中国共产党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给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9-12

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对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时刻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9-11

向学生的“引路人”致敬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美好愿景,让人民教师这个职业更加光荣,也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磅礴合力。[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9-11

奋力奏响勇担当善作为的时代强音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如何激励干部、怎样能上能下,始终是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详细]
学习时报 2018-09-07

做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捍卫者践行者

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辨明马克思主义,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发展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捍卫者和...[详细]
学习时报 2018-09-05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忠诚干净担当,是对新时代选人用人规律的深刻揭示,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道德风范,体现了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详细]
《求是》 2018-09-01

党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成功的政治密码

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因为具有自我革命的品格,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才能够肩负领导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详细]
《红旗文稿》 2018-08-31

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详细]
求是 2018-08-2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