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品茶坊官网入口,51龙凤茶楼论坛网深圳,唐人阁trg官网入口,万花楼快活林信息论坛

全部

以“两创”方针为指导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孔繁轲

2018-11-22 09:22:11

【“四个讲清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发展,集中彰显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重要遵循。

1.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与礼敬传统结合起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把航定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既包括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同时也包括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具体实际。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也是礼敬传统的时代新举。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鉴别、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客观、科学、全面地对待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来增强文化自信力,在传承发展中传播民族精神、弘扬时代价值、增强正向能量,不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进一步夯实“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其次,礼敬传统是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自然情感。要敬重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地位,珍视礼遇民族历史的宝贵文化财富,以对待历史的温情敬意态度去探究传统文化,用新时代的视域诠释出传统的精彩。再次,要增强文化自觉,以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去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担当起传承中华文明血脉的历史任务,积极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创新者。最后,要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沃土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把辩证取舍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明确回答传承什么、发展到哪里去的问题,既要辩证取舍,又要转化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需要厘清“守”与“舍”,做好减法文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做减法就是辩证取舍、取精去粕,对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对于传统文化中与当今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精华部分,即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要传承发展、应时而用,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于陈旧过时的糟粕沉渣,要明辨是非、坚决舍弃。另一方面需要把握好“变”与“增”,做好加法文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传统文化唯有不断吸收时代精神,持续与现实文化相融通,才能永葆魅力与风采。所谓“变”主要是指实现样态的转化,即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传统加以改造转变,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服务今人,在应时转化中“飞入寻常百姓家”。所谓“增”主要是指内涵的补益丰富,即守正开新、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新思想新发展,补充、拓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意蕴,使其更好地回应时代问题、满足人民需要。

3.把深化学理研究与融入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心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做好“深入”和“浅出”工作。所谓“深入”,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进一步发挥其砥砺民族精神、锤炼民族品格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学理研究、典籍整理、档案编修等基础性工作,为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从而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这既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下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所谓“浅出”,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必须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人心,在人民群众中焕发活力。首先要创新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必须既注重内涵创新又注重形式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文艺创作、文化产业诸多方面,结合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特征,虚拟体验、声画结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其次,强化实践养成,把优秀传统文化用起来。要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炼出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元素,与民风民俗、文化旅游、服装服饰、建筑设计等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用于干部政德教育培训;注重用传统美德涵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让人们从中找寻当下问题的解决之道,进而使之成为日用不觉的行为准则。最后,从娃娃抓起,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起来。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让广大青少年广泛接触戏曲、国画、武术、中医药等文化遗产,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涵养,在青少年中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为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创造有利条件。

4.把文明交流互鉴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在“引进来”与“走出去”上下功夫,继续广泛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大力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引进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要以开放的胸襟,将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在交流融合中寻求文明的共通之处,在反复比较中不断增强文化上的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清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要大力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增进各国民众对我国发展道路的认同;要聚焦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阐释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要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同时,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场是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有中华文化的主体意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既不唯洋是举、盲目媚外,也不唯我独尊、盲目自大,自觉抵御西方错误思潮、腐朽文化的侵蚀,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更加坚定守护好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决心信心。

(作者:孔繁轲,系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团长;原文载于《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2日06版)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融通

这一深刻的思想文化革命,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身的科学属性和优秀品格,发展于中国社会现代化变革的宏阔实践,成就于尊重...[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

世界上并不存在抽象的社会主义,任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构,都离不开同特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土壤和文化传统及其所决定的历史背景的内在结合。[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1-20

四个“始终”坚定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的信心

掷地有声的四个“始终”,展示了中国新时代推进全面对外开放的坚定信心,传递出中国贡献世界的时代“最强音”,必将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详细]
齐鲁网 2018-11-08

谢桂山:统筹推进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建设

塑造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党内政治活动,是现代政党政治的基本要求。为此,党内法治需要融合政治文化因素,实现由浅层法制到深...[详细]
齐鲁网 2018-11-02

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

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广大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要始终注重和加强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努力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新的更...[详细]
齐鲁网 2018-11-01

爱国奉献精神的理论基础与时代意蕴

把爱国奉献作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也赋予了其丰富的时代价值。新时代的奋斗...[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12

新儒商时代,民营经济的新发展

近两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波谲云诡,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因素都在加大,可喜的是我省民营经济逆势奋进,总量规模...[详细]
齐鲁网 2018-09-26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新时代活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丰...[详细]
齐鲁网 2018-09-11

振兴乡村正当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缓解社会主要矛盾,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战略纵深。[详细]
齐鲁网 2018-08-21

激励知识分子奋发有为 汇聚爱国奋斗的磅礴力量

要坚决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思想,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详细]
齐鲁网 2018-08-09
青年企业家峰会理论观察③|王金胜:抓住新时代实现新梦想的“山东机会”

青年企业家峰会理论观察③|王金胜:抓住新时代实现新梦想的“山东机会”

“山东机会”成为齐鲁大地建功新时代的重大契机,是广大创新创业人士实现新梦想的丰富沃土。[详细]
齐鲁网 2018-08-08
青年企业家峰会理论观察② | 迟泓:山东求新求变 为青年企业家创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

青年企业家峰会理论观察② | 迟泓:山东求新求变 为青年企业家创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积极行动,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呼唤的,也正是要新的发展动力,要创新的活力,要开放的视野胸怀、要勇立潮头、争当先锋...[详细]
齐鲁网 2018-08-07
青年企业家峰会理论观察① | 孔宪香:创新管理优化服务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青年企业家峰会理论观察① | 孔宪香:创新管理优化服务 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要以这次南方学习为契机,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以制度创新激发敢闯敢干、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政府管理服务创新,营造创新创业良...[详细]
齐鲁网 2018-08-0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